钱和女人,谁更会讲故事
1920 年代的美国,钞票四处乱飞。然而,那些写钞票故事的人,从来都不会让女人参与其中。直到有一天,出现了一个姑娘,她坐在打字机前,将老板的每一笔黑账都记录了下来。
打字机比口红好用
那时候女人要混入华尔街,比让公鸡下蛋还艰难。有个芝加哥的姑娘发觉,在给老板记会议纪要时,能够顺带把他和小姨子的那些风流事给记下来。之后整个华尔街都知晓了,要是想开除秘书,得先问问她抽屉里的那本黑账本愿不愿意。
1903 年纽约证券交易所的数据表明,全美的女秘书人数还不到 200 人。然而到了 1929 年大萧条的前夜,这个数字一下子增加了 30 倍。这些姑娘们意识到,钢笔比擀面杖更有能力改变命运。
疯病也会遗传
小说常写发疯的富家女,可现实中疯得最厉害的是她们的爹。有个银行家老是念叨金本位制,最后把亲闺女锁在阁楼上数硬币。之后这姑娘当了秘书,在账本上给老板多添了三个零,就当作是收的精神损失费。
弗洛伊德在当时的美国很火,有钱人都喜欢说自己有童年阴影。然而,没人留意他们女儿的诊疗单。因为在那个时候,女人的精神病历和购物清单被归在同一类文件当中。
保密费比工资高
当秘书最赚的并非那每周 15 美元的薪水,而是知晓老板把情书藏在了哪个保险柜。波士顿有个姑娘凭借此买了套公寓,她对外宣称是中了彩票。那时候在曼哈顿的律师事务所流传着这样一句话:要想破产很容易,只要得罪你的速记员就可以。
1926 年有过一个统计,全美有 35%的商业敲诈案都跟离职秘书有关系呀。可是法官们一直都想不明白,为啥这些姑娘的证词会比会计账本还要详细?
打字机上的反抗
最绝的是费城某证券行的秘书,她把老板操纵股价的证据弄成了三份副本。一份卖给了对手公司,一份寄给了证监会,另外一份则用来要挟老板给她涨工资。后来这一招被写进了商学院的教材里,名字叫做《信息不对称的创造性应用》。
当时华尔街有 87%的内幕交易是通过女秘书来传递消息的。然而在金融史书上,却仅仅写着“某匿名信源”,就好像说方便面的调料包是“神秘的配方”一样。
父亲的保险箱没锁
小说里常安排疯爹将疯劲遗传给女儿,然而现实中却是女儿们故意去学父亲的疯劲。有个姑娘发现了父亲藏债券的密室,接着第二天她就去应聘银行速记员了。二十年后,她开办了自己的投资公司,而她的客户全是当年父亲的那些老朋友。
1931 年美联储做了一份调查报告。这份报告显示,女秘书经手的文件,其错误率比男职员的要低 47%。然而,即便如此,她们还是不能进入金库。原因是行长说,女人要是看到太多现金,就会头晕。
现在轮到读者发言
看完这些故事后,你觉得 1920 年的女秘书与现在的金融女民工相比,谁在办公室政治方面更擅长?
别人在看